起源與歷史
-
桑拿(Sauna)
-
芬蘭語原意「無窗戶的木屋」,又稱芬蘭浴、三溫暖。
-
-
追朔時期
-
可達兩千多年前,是芬蘭最古老、傳統民俗。
-
-
變化過程
-
古代
- 早期芬蘭人生活在桑拿房內,除了避寒、沐浴、吃飯甚至會在桑拿房分娩。
芬蘭人將桑拿視為一個神聖的場所。
- 早期芬蘭人生活在桑拿房內,除了避寒、沐浴、吃飯甚至會在桑拿房分娩。
-
現代
-
近期桑拿房變成是一個休閒放鬆的場所、甚至是招待客人,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在桑拿房裡談國家大事。
-
-
益處
-
預防心血管疾病
- 利用冷熱交替使血管反覆擴張及收縮,可增強血管彈性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-
促進血液循環、增加新陳代謝
- 利用身體大量排汗,而加強血液循環、新陳代謝、排除體內有害元素、清潔皮膚組織。
-
放鬆、釋放壓力
- 早期在芬蘭,桑拿最主要是為了消除疲勞、提振精神。
-
減緩疼痛感
- 舒緩關節炎、風濕症、神經衰弱等疾病。
桑拿的方式
桑拿前
- 先沐浴、清洗身體。
桑拿中
-
進入溫度達60度-80度的桑拿房;利用水澆於爐上炙熱的石卵所產生的蒸氣提高房內溫度。
-
在桑拿房的期間,可使用捆紮的樺枝葉拍打身體、泥漿塗抹皮膚,可促進血液循環、代謝廢棄角質。
-
當身體承受到一定熱度時,跳進桑拿旁的湖畔、冷水池或是在涼爽的空氣中休息,使毛孔收縮。
-
重複以上步驟,期間需補充大量水分。
桑拿後
-
淋浴,穿衣。
-
補充熱量、飲食。